眾所周知,在各類視頻平臺里,歷來有著“鍛刀大賽”“修馬掌”“奧德彪拉香蕉”等,能夠引得大家停下自己不斷翻飛的拇指,從開頭一直看到結尾的“減速帶”視頻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還逐漸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融入了剪輯技術和導演思維的“技術流減速帶”,也開始加入到了原有的“減速帶”視頻中。
放在以前,“鍛刀大賽”絕對是我最喜歡的“減速帶”視頻。但現(xiàn)在,大量從《三國演義》電視劇里選擇片段、精剪而成的“人物傳記”型“減速帶”視頻,已經取代了“鍛刀大賽”,成了我心中的“減速帶”視頻排行榜里,無可爭議的“夯”級。
俗話說“少不讀《西廂》,老不讀《三國》”,在這些“三國減速帶”視頻里,無論是關二爺“玉可碎,而不可改其白”的悲壯、諸葛丞相“悠悠蒼天,何薄于我”的蒼涼,還是曹老板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”的慷慨……無一不戳中了我這個年齡段男性的精神高潮點,令人欲罷不能。
然而,這類短視頻看得多了后,神奇的大數(shù)據(jù)似乎盯上了我,開始為我推送起了更多的“三國”主題視頻,不光有短的,還有長的。
按理來說,這是一件好事,可對于這些新推到首頁的“三國”視頻,我卻越看越覺得不對勁。畢竟,我熟悉的那個94版《三國演義》電視?。ㄋ追Q“老三國”),雖然被稱贊為“攝像師扛著機器穿越回東漢末年拍的”,但畫質這一塊以現(xiàn)在的眼光來看的確差了一些。而這些“三國”視頻,不僅畫質變高清了,里面的面孔我也大多不認識——原來,這些視頻的素材,都是來自于十五年前的高希希導演版《三國》電視?。ㄋ追Q“新三國”)。
平常,我經常會在主編銀河老師開會安排工作的時候,跟他反復說一句話:“我是零零后,不是傻逼”。而這波我沒認出“新三國”電視劇的片段,也不是我裝傻逼,或者為了在文章段落里搞什么節(jié)目效果,實在是因為“新三國”播出的那會,我要么和小學同學在外面玩,要么就是調臺看《果寶特攻》《超獸武裝》,對“新三國”真不熟。
在長大開了靈智后,我又直接在B站看了膾炙人口,被普遍認為是“藝術成分很高”的“老三國”,所以對當年家家戶戶電視上都在播的“新三國”,我始終處于一種比較陌生的狀態(tài)中。
因此,在刷到了大量的“新三國”視頻后,我本來想著通過這些視頻來對比一下,看看這部差點成為我童年回憶的“新三國”,和“老三國”之間各自有哪些優(yōu)劣之處??梢豢床胖?,原來用“各有優(yōu)劣”來形容“新三國”和“老三國”,都算是對“新三國”的抬舉了——這部相比之下更加高清的現(xiàn)代“三國”題材電視劇,不僅有著大量槽點,甚至吐槽“新三國”的視頻,都已經被B站的一群UP主做成了“產業(yè)鏈”。
而且,這些吐槽視頻的內容,還不是“曹操蓋飯”“接著奏樂接著舞”之類無傷大雅的原創(chuàng)劇情內容,而是“新三國”里實打實的各種硬傷——這么說吧,在“新三國”吐槽視頻的評論區(qū)里,流傳著一個神奇的“五分鐘定律”,即隨便從“新三國”任何一集的內容中選出任意一個時間點,你都能在這個時間點的前后五分鐘之內,找到一處值得吐槽的大問題。由于“新三國”本身有95集之多,這些豐富的“礦產資源”,也就養(yǎng)活了大批的B站“新三國區(qū)”UP主,且至今還在源源不斷地“開采”中。
而“新三國”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這么一個“五分鐘定律”,其實還是因為“新三國”在創(chuàng)作階段的一個重要理念——過去這些年,很多觀眾都覺得“老三國”從原著里取的臺詞過于晦澀了,為了讓“新三國”成為一部老少咸宜的親民電視劇,臺詞一定要變得簡單易懂。
按理來說,這也是一件好事,但“新三國”的問題在于,它太注意實現(xiàn)臺詞的簡單易懂了。而這也使得,“新三國”的臺詞在很多時候不僅失去了那份古風意蘊,還會因為過于符合現(xiàn)代人的用語習慣,而顯得劇里的角色都成了來自未來的“穿越者”,或干脆就像是兩個穿著古裝的現(xiàn)代人在對話而已。
比如,在“三顧茅廬”情節(jié)里,張飛對劉備玩的一個諧音?!案澹ǜ椋┦鞘裁囱??那就是腐爛的臭豆腐,大哥!”
再比如,曹操行刺董卓之前跟司徒王允密會,看門的仆人起初瞧不起他,稱他為“曹阿瞞”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曹操是主人的貴客,又改口稱之為“曹將軍”。而面對仆人這種趨炎附勢的現(xiàn)象,曹操便引用了今天江浙滬一帶流傳的民間歇后語——“眼皮一眨,老母雞變鴨?!?
其實,上面這些例子甚至還只是小打小鬧、抖小機靈而已。更加影響觀感的,還得是嚴肅橋段中,角色嘴里蹦出來的那些“超時空金句”。比如,劉備在加入十八路諸侯會盟時說的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(明 顧炎武),以及公孫瓚迎接劉備時說的“天下誰人不識君”(唐 高適)。
而這里面最為臭名昭著的例子,就是袁紹在官渡之戰(zhàn)開戰(zhàn)前說的“此戰(zhàn)決定著未來五百年的歷史”,一下子把人從東漢末年帶到了今天的“百家講壇”節(jié)目。
從這些案例里也不難看出,“新三國”雖然的確做到了“臺詞簡單易懂”,但在很多情況下,因為“用力過猛”,反而造成了極差的觀感。如果讓“新三國”想要服務的“大多數(shù)觀眾”,在它的大白話臺詞和“老三國”的半文半白臺詞中選一個,恐怕依然有很多人會選擇后者。
而且,“新三國”的“大眾化”路線影響的,還不僅是臺詞這一個方面。在劇情安排上,為了讓《三國演義》里涉及權謀的部分也能夠實現(xiàn)簡單易懂,“新三國”還把原著中部分需要思索推敲的情節(jié),掰開揉碎放到了觀眾面前。而這些畫蛇添足一般的舉動,也讓“新三國”在前面說的“時空穿越”外,貢獻了更多具有槽點的“名場面”。
比如,在“新三國”里,為了著重刻畫董卓的暴戾和粗野,編劇給他安排了一個朝堂上說出“他們說人肉是酸的,但咱家不怕酸”的橋段,直接讓董卓化身為地獄廚房主廚。
而為了體現(xiàn)曹操冷靜到有些殘忍的性格,則讓他在老父被殺之后先是痛哭流涕,后來又因為謀士勸諫可以“借此機會攻打徐州”而一瞬變臉,表示自己聽了這句話之后感覺“如飲美酒”,成了比“分一杯羹”的劉邦還要“孝”的“大孝子”。
這里面最經典的一個例子,當屬十八路諸侯攻入洛陽,孫堅從皇宮深井打撈出傳國玉璽的情節(jié)——意外收獲傳國玉璽,讓孫堅產生了更大的野心,這的確是《三國演義》里原本的意思??伞靶氯龂睘榱吮憩F(xiàn)這一點,愣是讓孫堅拿著傳國玉璽喜不自勝地反復端詳了好幾個鏡頭,仿佛他手里拿的不是傳國玉璽,而是《指環(huán)王》里的至尊魔戒一樣。
不僅如此,傳國玉璽作為國寶,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有著“奪取天下,登基稱帝”的暗示——不過,《三國演義》原著里并沒有明示這一點,而是利用這個物品的意象,故意為孫堅的野心蒙上了曖昧的濾鏡。
但在“新三國”里,或許是為了讓有可能不知道“傳國玉璽”意象的觀眾也能明白這個情節(jié)的內涵,導演和編劇不僅給孫堅安排了被“至尊魔戒”擾亂心智的鏡頭,還借孫策之口說了一句:“恭喜爹可以稱帝了”。
要知道,當時東漢朝廷雖然衰微,但依然是個需要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的版本,各路諸侯互相爭戰(zhàn),打的也都是“我是忠臣,為了匡扶漢室”的旗號。“新三國”給孫策安排的這一句原創(chuàng)臺詞,不僅不符合時代背景,也直接毀掉了孫氏父子在《三國演義》劇情里隱忍圖存的人設。
順帶一提,“新三國”里的孫策是著名喜劇演員沙溢演的,這就讓這個橋段又多了一些搞笑的成分——當然,這肯定不是“新三國”劇組的本意。
除了“通俗易懂”所引發(fā)的劇情問題外,“新三國”還號稱自己在創(chuàng)作時改變了《三國演義》原著里,過于明顯的“尊劉貶曹,以蜀漢為尊”傾向——和“通俗易懂”一樣,從字面上來看,這也是可以接受的變化。畢竟,《三國演義》本身就不是歷史,后世進行改編也不需要完全照本宣科。
但從前面暴露出來的臺詞問題中,你應該也可以看出:其實“新三國”劇組并沒有這個能力,去令這部劇成為“通俗易懂”“立意新穎”等自己構想中的樣子。而在“能力不足”的前提下,“新三國”放著《三國演義》原本比較自洽的人物形象不用,轉而進行原創(chuàng),就很難誕生出超越甚至趕上原作水準的人物塑造了。甚至于,在“人設變化”和“劇情大綱沒變”的矛盾下,不少角色的形象還因為這些原創(chuàng)內容,而遭遇了人設崩塌。
具體來說,在“新三國”決定不“尊劉”后,蜀漢勢力里所有的主要角色,都失去了其即使是中立視角也應該具有的閃光點。原著里最看重“仁德”的劉備,成了會命令手下軍隊“打不過就自刎歸天”的“劉狽”
這個雌雄雙股劍的拿法也是非常抽象
忠義無雙的武圣關羽,成了只會裝B,還經常裝B失敗的B王。
粗中有細的張飛,仿佛是從隔壁惡搞之家來客串的,成了遇事只會靠大喊大叫和“戳他一萬個透明窟窿”來解決的純莽夫,還連帶著范疆張達成了純英雄。
而被張飛掀翻帥案,被關羽懷疑“臥龍這個稱號有帝王之征”的諸葛亮,則因為頻頻被三兄弟排擠針對,成了受氣的小媳婦,最后說出了“好火啊,比夷陵之火還要好”的逆天臺詞。
要哭哭惹
并且,雖然“新三國”號稱不再“尊劉貶曹”,采用多元敘事,但其他勢力在劇里的表現(xiàn),也沒有好到哪里去。
就像前面說的,“新三國”想創(chuàng)新人物形象,卻又不能讓這個創(chuàng)新影響到《三國演義》整體的任務大綱,這就使得很多創(chuàng)新后的劇情會在“世界意志”的影響下,強行被扭回到原有的發(fā)展脈絡之中,實現(xiàn)“世界線收束”。
原本靠著天時地利人和,在官渡之戰(zhàn)以弱勝強的曹操,成了看過劇本知道怎么浪都能贏的樣子;出場就一臉奸相的司馬懿,也在“世界意志”的干預下,愣是多少年過去都沒被生性多疑的曹操猜忌。
唯一幸免于難的,大概就是號稱要“增加戲份”但實際依然“路邊一條”的東吳勢力了,可以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。
講到這里,你估計也能明白,為什么吐槽“新三國”在B站會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(yè)鏈了——在槽點有質也有量的情況下,“新三國”的確很難不成為影視博主的鐵飯碗。
再加上,在B站現(xiàn)在的推送算法等因素的影響下,“新三國”主題視頻的影響力,也在滾雪球一般地越擴越大。除了最早純粹聚焦于劇情不合理之處的分析吐槽類視頻,還擴展出了“拼接鬼畜”“代入《三國殺》設定”“劇中人物從夯到拉排行榜”等多種娛樂化新模式,并最終形成了B站這幾個月以來一個不小的流量風口。
群賢畢至(圖源:B站UP主@小鵬愛喝水)
而對人數(shù)逐漸走高的“新三國”吐槽視頻觀眾來說,上面提到的那些“新三國”名場面里的“通俗臺詞”,不僅記憶點明確,泛用性也很高。久而久之,由這些臺詞衍生出來的“新三國語”,就成了不亞于“刃牙語”“?;⒄Z”“忍殺語”等的新一代互聯(lián)網玩梗定性文,進一步促進了整個“新三國”梗的傳播。
平心而論,“新三國”的確不算是一部一無是處的作品。受時代因素影響,它畢竟有著比較高清的畫質,以及燒錢燒出來的宏大戰(zhàn)爭場面。但由于它沒能做到作為“四大名著”之一的《三國演義》改編劇應有的文化底蘊,再加上“老三國”珠玉在前,現(xiàn)在再去回顧這部作品,“新三國”注定會得到一個弊大于利的總體評價。
其實,對“新三國”的各種吐槽,并不是最近這幾年才出現(xiàn)的新東西,早在2020年左右,就已經有專業(yè)的UP主開始對新三國做“拉片式吐槽”了。不過,最近“新三國”梗在B站前所未有的火爆情況,倒是讓我想起了始創(chuàng)于2018年,翻紅于2023年,并且至今依然經久不衰的“鯤鯤”梗?;蛟S,再過一陣子,“新三國”梗就會加入到“鯤鯤”“牢大”“哈基米”等流行梗的行列里,成為當代B站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。
說起來,“新三國”播出距離現(xiàn)在的時間,已經和“老三國”與“新三國”中間間隔的時間基本一致了。但是,盡管國內的影視產業(yè)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,又得到了一波大的升級,可“完整拍一部《三國演義》電視劇”的心氣,今天恐怕已經沒有了。飽受吐槽的“新三國”,是第二部,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部完整、大制作的《三國演義》電視劇。
而這種遺憾,或許也是至今人們依然不能對它忘懷的原因之一吧。
京ICP備14006952號-1 京B2-20201630 京網文(2019)3652-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/未成年人舉報:legal@3dmgame.com
CopyRight?2003-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021-54473036) All Right Reserved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