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調查網絡直播“打賞”亂象 炒作流量造假性暗示
- 來源:互聯網
- 作者:央視網
- 編輯:陶笛
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網絡直播平臺分享生活、展示才藝、展開社交活動,網絡直播平臺的關注度等也越來越高,但隨之也暴露出不良表演、宣揚一夜暴富等問題。近日央視關注了越來越亂的網絡直播市場。一起來了解下。
近幾年,一些自媒體不斷炒作這名網絡女主播"最多一天賺500多萬人民幣"等有關巨額打賞的信息。在給她打賞的人員中,一個名叫"老爺"的賬號送出的禮物超過8000萬人民幣。正當大家議論此人的真實身份時,該賬號悄悄修改了網名,在網絡銷聲匿跡。
雖然"巨額打賞獲利"的真實性有待核實,但用這種"套路"吸引網友"打賞"牟利的行為和宣傳頻頻在網絡出現,沖擊著社會心理。
虛假手段炒作“網紅” 誘導網民消費
記者在調查中發(fā)現,有的網絡主播和平臺會用一些虛假手段獲取“打賞”,比如找“托”冒充粉絲、偽造主播人氣流量數據等,誘導不知情的網民跟風消費。
流量數據造假 抬高粉絲刷禮物的心理價位
為提高主播熱度,吸引觀眾,直播數據也會造假。在團隊操作下,實時在線人數只需要后臺改一下設置,就能把累計時間段內的全部流量都算進去,此外還有“倍數化”操作,可使呈現人數是真實數據的1000倍甚至更多,以此提高主播價碼,抬升粉絲刷禮物的心理價位。
多家網絡平臺存在性暗示等低俗現象
為了增加打賞金額,還有一些主播靠暴露的穿著、輕佻的言語、承諾送禮物“給福利”等方式吸引用戶,甚至用性暗示、軟色情的方式誘惑“打賞”,導致不良信息存在于網絡直播平臺之中。
據統(tǒng)計,自2018年至今,網絡直播APP數量持續(xù)上升,目前僅蘋果系統(tǒng)中的網絡直播APP就超過240個。記者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“直播”二字,會看到其彈出大量APP推薦,“深夜美女”“私人視頻”“風味撩人”這些帶有性暗示的字樣直接被列入APP的名稱,更有甚者直接打出“倮聊”的字樣,誘導用戶下載使用。
"打賞"亂象誤導青少年 助長不良社會風氣
針對網絡直播存在的種種問題,專家表示,網絡直播“打賞”的影響范圍逐漸擴大,使一些未成年人誤入歧途,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。這種金錢至上、攀比打賞的現象,容易助長社會不良風氣。
齊抓共管 "打賞"亂象亟待系統(tǒng)整治
針對網絡直播的“打賞”亂象,網站平臺應履行主體責任,加強審核,從源頭上解決不良現象和行為。近些年,國家相關部門也連續(xù)出臺一系列監(jiān)管政策,在齊抓共管中逐漸形成規(guī)范化治理體系。
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