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《魔獸》電影談起 把游戲改編成電影為何那么難
- 來源:游戲大觀
- 作者:神游玉間
- 編輯:ChunTian
《古墓麗影》和《生化危機》的電影雖然票房不錯,拍了很多部,但是口碑也一直上不去,當然這些電影比起早年的《街頭霸王》和《超級馬里奧》多少要好上那么一些了。
最近出現的《魔獸》電影多少比起以前有了一些突破,但是因為導演鄧肯•瓊斯的經歷,使得這部電影還是有很多遺憾。
瓊斯是一位英國人,是著名搖滾樂手大衛(wèi)•鮑伊的兒子。英國是一個素以文學而出名的國度,《哈利波特》和《指環(huán)王》都是英國人創(chuàng)作出來的,而《魔獸世界》這款游戲本來就是《指環(huán)王》文化不斷發(fā)展影響全球進而誕生出來的作品,游戲中不難發(fā)現一些《指環(huán)王》中的元素。
例如那些王國、城堡和地精。
而這或許正是瓊斯會喜歡上《魔獸世界》進而成為忠誠玩家的緣故,這使得他在執(zhí)導《魔獸》的時候花費了很大力氣用在還原游戲中的經典場景方面,例如黑暗之門和暴風城,還有那個令人驚嘆的空中魔法都市達拉然,甚至連獅鷲在暴風城和卡拉贊降落的位置都和游戲中一模一樣。應該說正是文化的同出一源吸引了瓊斯,進而使得他想盡最大努力還原游戲中這些場景,就這一點而言他居功至偉,并且也確實打動了很多觀眾,尤其是國內觀眾。不夸張的說,很多玩家都是因為這些場景的出色還原而認同這部電影的,而電影的制作費用可能也有相當一部分用在這些地方。
但是文藝化導演往往有一個問題,即在獨立電影領域或者文藝電影領域可以獲得很多贊許,但是在大眾領域往往難以有太多作為,所以這么多年進軍好萊塢的英國導演有很多,但是能夠將商業(yè)大片元素和文藝化元素融合得很好的也就只有諾蘭等少數導演,更多的是失敗案例,例如《雷神》的導演肯尼思•布拉納畢業(yè)于英國著名的皇家藝術戲劇學院,執(zhí)導《雷神》的時候融入了不少莎士比亞的舞臺劇元素,但是觀眾們并不買賬,不少觀眾認為電影太過沉悶。
瓊斯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,在《魔獸》電影中,他似乎想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,因此加大了迦羅娜的戲份,并且讓迦羅娜和洛薩產生了愛情和誤會,以及糾葛,這正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經常出現的事物,但是因為電影篇幅限制等一些問題,相關情節(jié)設計得并不算好,并且還拖慢了節(jié)奏,這類文戲不免會令很多觀眾感到沉悶和拖沓。并且像古爾丹這樣的反派最后居然變成了戰(zhàn)士,諸多細節(jié)改編都引起了觀眾的不滿。
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